日期:2019-02-27 10:34:52
1.四肢屈曲
新生寶寶從出生到滿月,四肢總是處于屈曲狀態(tài),胳膊呈“W”狀,雙下肢屈曲呈“M”狀,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的正常表現(xiàn),隨著月齡的增長,他們的四肢會逐漸伸展。
提醒:有些家長擔心寶寶日后會是羅圈腿,于是將寶寶的四肢捆綁起來,這種想當然的做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jù)的。
2.深綠色的胎便
新生兒出生后,可能會拉出黏黏糊糊深綠色的便便,看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不用太驚慌,這其實是俗稱的胎便。一般在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nèi)拉出,出生后4-5天就會轉(zhuǎn)為金黃色的大便。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胎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將胎脂、羊水等一起吞咽進了腸道,在腸道內(nèi)堆積了起來。開始吃奶后,就會排出這種深綠色的大便。
3.生理性黃疸
大多數(shù)的新生兒,在出生后的2-3天里,都會出現(xiàn)黃疸癥狀,皮膚看起來黃黃的。這是由于他們的肝臟還不能充分發(fā)揮功能,無法除掉肝臟里形成的膽紅素,膽紅素堆積在皮膚里,便形成黃疸,一般持續(xù)一周后消失。所以,新手爸媽不用太擔心的。
如果黃疸從新生兒出生后第一天起就出現(xiàn)或持續(xù)一周以上都未消退,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yī)。
4.出現(xiàn)皮膚角質(zhì)
新生寶寶出生后的2-3天,皮膚會出現(xiàn)白色的干巴巴的角質(zhì),看起來臟臟的。其實,這是寶寶的正?,F(xiàn)象,等寶寶長開變胖后,這些角質(zhì)漸漸的就會消失了。
提醒:有不少新手爸媽會去幫寶寶剝掉這些角質(zhì),這樣會對寶寶的皮膚造成刺激,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們自然脫落。
5.溢奶/吐奶
新生兒喂完奶后,常會在嘴角流出一些奶。這是因為新生兒胃入口處的賁門括約肌還不夠發(fā)達,關閉不嚴,吃入的奶水很容易經(jīng)食管反流到口中,這種生理性溢奶不需要治療。
每次喂完奶后豎抱寶寶拍嗝,將胃中空氣拍出,可減少溢奶。如放寶寶躺下要墊高上半身。
如果寶寶不吃奶還一直嘔吐或伴有腹瀉等情況,就要及時去醫(yī)院了。
6.體重減輕
寶寶出生后,體重不增反而減了,這是怎么回事兒?其實,在寶寶出生后的2-4天里,體重出現(xiàn)減輕是正常現(xiàn)象。
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進食量比較少,再加上胎便和小便的排出、羊水的嘔吐、出汗以及皮膚水分的蒸發(fā)等因素,導致了體重減輕(低于出生體重)的現(xiàn)象,這只是暫時性的體重下降,生后7-10天便可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之后每天會增加30g以上。
7.乳房增大
無論男寶還是女寶,出生5天左右后,常會出現(xiàn)乳房乳腺腫脹的現(xiàn)象,這是胎兒在母體內(nèi)受媽媽雌激素影響的結果。隨著來自母體雌性激素的逐漸消失,腫脹的乳房也會漸漸恢復自然平坦,所以媽媽不需要擔心。
提醒:請不要隨意去擠寶寶乳頭,避免感染發(fā)炎。女寶寶如果發(fā)生乳腺炎造成乳腺管堵塞,還會影響成年后的乳汁分泌。
8.女寶寶生殖器出血
部分媽媽會發(fā)現(xiàn)新生女寶寶在出生幾天后有少量血液從陰道排出,好似來“月經(jīng)”。這同樣是因為母體激素的影響,出生后雌激素來源突然中斷,寶寶體內(nèi)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宮黏膜失去了雌激素的作用,因而脫落出血,也叫“假月經(jīng)”。
陰道出血時不要將新生女寶放在浴盆洗澡,防止感染。出血不多的話,只要加強護理,尿便后及時清潔換尿布,就可逐漸恢復。如果出血量比較多,或者持續(xù)時間長,那就需要找醫(yī)生檢查一下有沒有別的問題。
9.馬牙或板牙
在新生寶寶口腔的上腭中線附近會看到針頭或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叫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在寶寶牙齒牙齦邊緣也會有白色小珠或灰白色硬塊,看起來好像萌出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上皮珠和馬牙對寶寶沒有任何不良影響,不必做任何處理,會自然消失。
提醒:老一輩有“挑馬牙”的習俗,容易導致感染,要鄙棄陋習。
10.鼻子長了很多小白點
部分新生寶寶在鼻子、臉上會長有黃白色小點,這叫粟粒疹,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積而形成的。粟粒疹既不疼也不癢,不需治療。媽媽千萬不要用手去擠,以免引發(fā)感染。一般在寶寶出生后數(shù)周就會自然消失。
希望新手爸媽和長輩們能夠認識這些新生兒的正常現(xiàn)象,破除陋習,不要相信那些“擠乳頭、挑馬牙、蠟燭包”的說法,避免孩子遭受額外的傷害。
指導正確哺乳、喂養(yǎng)、呵護、
洗澡、穿衣、換洗尿布、物品消毒
帶小孩、照顧老人、
做飯、烹飪、花草養(yǎng)護
整版打磨、?;Ч?br> 深層護理、基本保養(yǎng)